近日,江西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融易富配资,芦溪农民画成功入选。这一扎根于乡土的民间艺术形式,正以其鲜艳的色彩、质朴的情感与浓郁的生活气息,成为赣鄱大地一张闪亮的艺术名片,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。
在江西省芦溪县东阳村的农民画创作培训基地,农民画家周炳涛一大早就来到画室里作画,日常的劳作、丰收的欢庆、节日的歌舞都能转化为笔下行云流水的意象。
“农民画之美在于它萌芽自乡土,生长于大地。”周炳涛这样说道,“这些场景不仅是我灵感的来源,更是我真实的生活。”
农忙时耕种、农闲时作画融易富配资,这是当地农民画家们的真实写照。
农民画不仅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,更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潜力的文化资产。近年来,芦溪县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与文化艺术的融合之路,通过“政府引导、协会组织、学校教育、材料创新”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,促进农民画技艺的传承、创新与推广。
芦溪县整合了9个乡镇文化站、128个村级文化室资源平台,推动成立农民画协会。这一举措使得芦溪农民画从分散创作走向组织化、产业化发展新阶段。
“以往融易富配资,农民画家大多以个体或村级小范围聚集的形式开展创作,资源分散、市场对接能力有限。如今,通过整合县、乡、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,打造出独具芦溪特色的农民画产业品牌。”芦溪县农民画协会会长李海平表示。
目前,协会已初步建立会员制度,吸纳农民画家、美术教师、文化志愿者等40余人。芦溪农民画,正逐渐从兴趣爱好向文化品牌升级。近年来,全县共有30余幅农民画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、27幅农民画作品赴海外展出。
为让技艺更好地“传下来”,芦溪县还创新实施“农民画进校园”工程,通过课程建设、师资培养、实践创新,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学校美育的深度融合。
“农民画进校园不仅传承了技艺,更培养了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。”芦溪县教育局主要负责人罗谷兰表示,通过编写校本教材、开设必修课程、成立兴趣小组等创新举措,这一乡土艺术在青少年中生根发芽。
此外,为开发农民画的商业价值,芦溪县美术馆还联合文创企业共同推进农民画产业深度开发,设计了雨伞、冰箱贴、帆布袋等20余种农民画文创产品,逐渐实现艺术价值向市场价值的转化。
如今,芦溪农民画正展现出蓬勃生机融易富配资,一条集创作、展览、销售、文创于一体的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逐步成形。 (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莫鑫)
启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